你的位置: 首頁 > 商會公告

2015年安徽省異地商會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發布者:安徽省山東商會  發布時間:2015-04-27  分享:

2015年安徽省異地商會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2015年4月10日 )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及十大高成長性產業情況。

一、2014年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全省上下聚焦民營經濟,堅持不懈抓政策落實、抓環境優化、抓創業創新,民營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據統計,全省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1946億元,增長9.2%,占GDP的57.3%。具體表現為:一是民營經濟貢獻提升,穩定器作用凸顯。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462億元,增長13.9%,占全省工業比重由上年的64.5%提高到67.8%,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年的72.7%提高到81.2%。民營企業繳納稅收2065.6億元,增長13.2%,占全省稅收的66.9%。二是民間投資增長強勁,助推器作用凸顯。全省民間投資14681億元,增長20.9%,高于全省投資增幅4.4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由上年的66.5%提高到69.1%,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由上年的77.6%提高到84.4%。三是民企創新勢能積聚,倍增器作用凸顯。民營高新技術企業2100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的比重由上年的80%提高到88%;設立院士工作站的民營企業53家,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50%提高到60%。四是全民創業活力迸發,孵化器作用凸顯。全年新登記民營企業12.1萬戶,增長60.1%,截至2014年底,全省民營企業45.6萬戶、個體工商戶183.4萬戶,同比分別增長28.9%、9.3%。

從發展趨勢看,我省民營經濟呈現積極變化。一是在產業格局上,由早期的小作坊、分散化為主,逐步形成一批以規?;?、專業化經營為特征的企業集團和塊狀經濟。二是在行業分布上,由過去以輕工紡織、通用機械、建筑運輸、商貿服務為主向基礎設施、高技術、資本運營等領域拓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由家族式管理逐漸向公司制等現代企業制度轉變。四是在資本構成上,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五是在經營業態上,從傳統的營銷模式向電子商務等“互聯網+”新型業態轉變。

我們和省有關部門配合,共同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政策落地,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一是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改革,并在全省開展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試點。全年新登記內資企業12.49萬戶,同比增長58.86%。二是兌現獎補政策。對65家主導制訂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民營企業,兌現獎勵1850萬元,對2013年進入全國民企五百強的3家企業獎勵150萬元。三是細化實化政策。省經信委等八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個體工商戶轉為企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的意見》,努力推進“個轉企”工作,全年共完成“個轉企”3.1萬戶。出臺《進一步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等,切實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2、完善公共平臺,企業服務進一步精準。一是打造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以“1+44”平臺(1個省樞紐平臺,16個市綜合平臺,28個產業集群專業鎮窗口平臺)為依托,全年服務項目1538個、服務活動856場。二是打造人才培訓平臺。實施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工程和新生代培養“萬人計劃”,開展“名師大講堂”、3期北大EMBA總裁班等培訓活動,全年培訓5500人次。三是打造招商引智平臺。實施聘請外國專家等引智項目326個,引進各類外國專家2900人次。深化與全國知名民企合作,對5億元以上517個民企合作項目加強調度,累計開工500個,完成投資2562億元。

3、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進一步輸血。一是拓展直接融資渠道。建立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后備資源庫。截至2014年底,融資后備資源庫入庫各類企業1600多家,民營企業占90%以上。二是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截至2014年底,全省融資性擔保業務在保責任余額1530億元,放大倍數3.1倍。創新省產業集群專業鎮專項擔保資金使用方式,對127戶企業累計發放3.2億元擔保貸款。三是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全省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制及增資擴股,截至2014年底,全省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股本金額344.79億元,其中民間資本持股301.2億元,持股比例為86.78%。

4、加強產學研聯合,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是開展產學研合作。認定省級新產品345項、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5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9家,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居全國第1位;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戶。二是實施技術攻關。安排民營企業承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55個,支持23家民營企業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新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5家,民營企業占75%以上。新認定民營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87家,占全省的86%。全省高新技術培育企業879家,均為民營企業。三是培育專精特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200戶、省級產業集群專業鎮建設示范點30個。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600萬元支持專精特新等項目136個。

5、推動清費減負,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一是推行省級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對涉企收費集中開展清理規范,制定《安徽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和《安徽省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實行“涉企收費進清單,清單以外無收費”。2014年取消、緩征等各類收費318項,減輕企業負擔超過17億元。二是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擴大營改增試點,全年減少市場主體(含國有企業)稅費負擔466億元。對涉及民營企業發展的66條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整理分類,免費發放2萬冊《民營經濟適用稅收優惠政策匯編》。三是繼續實施五緩兩降三補貼政策。全年減收社會保險費40.79億元,發放就業崗位、技能培訓、職業介紹等補貼8.06億元。

2015年,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民營經濟發展:

1、發力政策落實,確保精準細化到位。一是圍繞國家和省支持民營經濟及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落實情況,集中開展一次督查活動。二是認真梳理并向社會公布“負面清單”、“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加強宣傳,落實到位。三是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減少市場主體設立前置審批事項。四是深入開展落實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政策集中推進行動,

2、實施創新驅動,推動民企提質創牌。一是以30戶省級產業集群專業鎮建設示范點為標桿,打造引領新常態、實現“新四化”(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創業創新高地、名品名牌基地。二是實施專精特新培育成長行動,新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0戶。繼續對民營企業主導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實施獎補。三是以名品、名企、名牌、名家“四名”為主攻方向,制定實施“安徽工業精品三年行動計劃”。四是打造創新驅動“1+6”政策(2014年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及6個配套文件)的升級版,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民營企業聚集。

3、聚焦融資難題,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加大對小微企業新增貸款的考核力度,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加快推廣應用“助保金”、“信貸+擔?!?、“信貸+保險”等模式。實施“網融e+ 服務萬家”行動,豐富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線上和線下業務。建立健全再擔保體系和擔保風險補償機制,開展銀擔合作融資性擔保業務風險責任分擔試點。完善放大省產業集群專業鎮中小企業專項貸款風險準備金貸款比例。充實調整直接融資后備企業資源庫。

4、加強企業培訓,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實施企業家新生代培養行動,針對創業者和中小企業高管,開展“賽飛”創業輔導、名師大講堂、北大/上海交大EMBA總裁班、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針對“專精特新”企業和產業集群專業鎮龍頭企業,舉辦融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型升級等專題培訓。開展民企“引智”及外國專家管理、技術、咨詢、診斷等專題服務行動。落實民營企業引進高端人才和加強培訓的補貼政策。

二、省十大高成長性產業情況

我國經濟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在這一輪經濟轉型中,能否順利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的持續增長動力,決定我們能不能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省政府于2012年9月出臺了《關于加快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電子信息和家用電器、汽車和裝備制造、材料和新材料、能源和新能源、食品醫藥、輕工紡織六大工業主導產業。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我省工業主導產業發展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核心技術、產品附加值、生產效率、能源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與發達地區先進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必須搶抓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兩年多來,我省六大工業主導產業中的智能裝備、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智能語音、云計算和軟件、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設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有機食品加工等十大產業呈現出高成長、高技術、高融合等特征,已成為推動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的通知》、《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和省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的意見》等,我委自2013年4月份,開展了選擇培育高成長性產業工作,在充分調研和廣泛討論的基礎上,起草了《關于深入推進高成長性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的初稿,得到了工信部有關司局及賽迪研究院的支持,在北京邀請賽迪院8個行業研究所進行了咨詢論證。隨后,我委先后3次征求16個市和有關行業協會的意見,省政府辦公廳又發函征求了省直有關部門的意見。同時,《意見》還吸納了省政協十一屆七次常委會議暨資政會通過的《關于提升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議案》有關內容。2014年7月17日,《意見》經省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審議并由省政府正式印發。

2014年,十大高成長性產業取得迅猛快速發展,共實現工業總產值5809.2億元,同比增長25.6%,實現了全年十大高成長性產業產值增長25%以上的目標。其中,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產業產值分別增長96.9%、40.8%、57.7%。

圍繞十大高成長性產業,力爭到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9000億元左右,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15%左右。建設500個以上省級企業研發中心,開發1000個以上重點新產品;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處于集成提升階段以上的達到80%,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等方面應用信息技術的比例達到55%。具體是:

1.智能裝備產業。重點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精密儀器儀表、智能傳感器、軌道交通、3D打印機等。形成合肥工程機械及工業機器人、蕪湖智能裝備、馬鞍山智能裝備等基地。

2014年,智能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79.7億元,同比增長19%。中科院、合工大等研發的取料、碼垛機器人已投放市場,合肥欣奕華科技、井松自動化等企業開發了面向智能電網、物流等的工業機器人,翰博高科、西銳三維打印等加大3D打印機研發生產,合鍛集團1.5萬噸拉深液壓機用于航天器專用構件填補了國內空白。

2.新型顯示產業。重點發展液晶顯示器、微型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PDP)、3D顯示產品、激光顯等。推進合肥新型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和蕪湖平板顯示產業基地建設。

2014年,新型顯示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61.7億元,同比增長57.7%。合肥京東方TFT-LCD6代線成為全國運營情況最好的一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蚌埠華益、蕪湖長信ITO導電膜玻璃市場占有率保持國內領先。

3.智能終端產業。重點發展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數字家庭終端、可穿戴設備、北斗導航應用產品等。形成合肥智能終端、淮南衛星綜合應用、馬鞍山數字硅谷、滁州家電信息等產業基地。

2014年,智能終端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07億元,同比增長96.9%。筆記本電腦產量已進入國內前列,居中部第一、全國前六;智能手環出貨量超過百萬只,躍居國內首位。華恒電子小米手環被評為2014異想大會年度產品。

4.智能語音產業。重點發展語音教學產品、語音電視等語音家電、語音玩具、語音手機、語音車載產品等。培育壯大合肥智能語音產業基地。

2014年,智能語音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0.4億元,同比增長24.0%。以科大訊飛為龍頭的智能語音技術在移動互聯網、呼叫中心等領域全面展開,不斷向家居、汽車等領域滲透,科大訊飛語音云平臺用戶數已超過5億個,智能電視語音交互用戶突破2億。

5.云計算和軟件產業。重點發展云計算基礎設施、云計算軟件產品、云計算運用服務、互聯網金融、行業應用軟件等。培育合肥云計算產業基地、淮南江淮云產業基地、宿州云計算產業園、馬鞍山軟件園。

2014年,云計算和軟件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0.6億元,同比增長25.0%。我省云計算產業在軟件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平臺服務三大領域全面增長。全省累計認定軟件企業667家,累計登記軟件產品4404件。軟件外包服務收入4785萬美元,同比增長13.4%。

6.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發展純電動轎車、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動力電池、電機系統、電控系統等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等。培育壯大合肥、蕪湖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2014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9億元,同比增長40.8%。全省累計生產推廣新能源汽車10724輛,其中2014年生產推廣3082輛。安凱第五代純電動客車最高續駛里程達500公里,是國內綜合性能指標最高的純電動客車。

7.節能環保設備產業。重點發展余熱余壓利用設備,高效鍋爐,水處理設備,固廢處理設備,汽車尾氣后處理產品,半導體照明產品,大氣、水及土壤污染監測設備等。形成合肥環保裝備、蕪湖節能環保和綠色照明、蚌埠環保制造等基地。

2014年,節能環保設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05.3億元,同比增長15.8%。蕪湖海螺川崎、馬鞍山鑫港爐料、蚌埠星源環??萍嫉?戶骨干企業產值超過10億元。我省智能電網技術、余熱余壓利用設備、光伏建筑系統集成等多項節能技術已領先國內,高效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8.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高精度電子銅帶、電子銅箔、低松比銅粉、集成電路引線框架;高速低噪音車輪鋼、高端裝備用鋼、鐵基復合材料;高精鋁板帶、復合鋁基材料;顯示玻璃、光伏玻璃、節能玻璃等硅基新材料。形成沿江銅基新材料、馬鞍山鐵基新材料、淮北鋁基新材料、蕪湖化工新材料、蚌埠和滁州硅基新材料等產業基地。

2014年,新材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724.5億元,同比增長22.7%。機車輪轂、車輪、海洋平臺用H型鋼等技術國內領先,馬鋼集團成為國內機車車輪、輪轂的唯一供應商;蚌埠玻璃設計院自主設計的IFO超薄浮法生產線打破了國際壟斷;我省軟磁鐵氧體和永磁鐵氧體材料產量和市場占有率處國內前列。

9.生物醫藥產業。重點發展基因藥物、蛋白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和醫療設備、老年健康服務產品等。培育壯大合肥、蕪湖、淮南和太和生物醫藥基地,亳州現代中藥基地,宣城藥械健康產業園等。

2014年,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5.8億元,同比增長12.7%。涌現出安科生物、蕪湖康衛、神鹿雙鶴等一批骨干企業,規模以上企業236戶。α-2b 干擾素、重組胰島素、拉米夫定和拉呋替定等一批產品具有國內乃至世界先進水平。

10.綠色有機食品加工業。重點發展安全優質的功能食品、休閑食品、養生食品、老年及婦幼保健食品等綠色有機食品。加快建設肥東食品工業園、淮北鳳凰山食品開發區、寧國南山食品產業園等國家級基地。

2014年,綠色有機食品加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916.3億元,同比增長8.6%。皖北形成綠色肉制品、面粉加工、生物質三大主導加工產業。合肥經濟圈形成了綠色糧油、炒貨和水禽產品加工等主導加工產業。沿江各市重點發展了林產品加工、水產品加工等產業。皖南重點發展綠色茶葉、林特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

十大高成長性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全省各地圍繞十大高成長性產業,結合地區比較優勢,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引導民企合作發展的政策措施。民營經濟作為我國家基本經濟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大的經濟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省經信委將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的發展,積極為民企做好服務,也希望在座的商會組織加強與我省民企的合作,推動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楊麗]

地址:合肥市包河區馬鞍山路與望江東路交叉口向東100米金中環廣場B座1604室

Copyright ? 2022 安徽省山東商會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7037號-1皖公網安備34010202601597號  技術支持:

商會二維碼
黄色片国产,好男人在线观看完整版,最佳情侣国语版在线观看免费,最佳情侣国语版在线观看免费